他本应该授予大校, 但因为有一特殊贡献, 被破格授予开国中将!

新城注册
你的位置:新城注册 > 新闻资讯 > 他本应该授予大校, 但因为有一特殊贡献, 被破格授予开国中将!
他本应该授予大校, 但因为有一特殊贡献, 被破格授予开国中将!
发布日期:2025-07-05 09:38    点击次数:66

1955年授衔时,涌现出了不少英才猛将。中央按照他们的资历和军功,一一为他们授予了相应的军衔。

当然,也有个别情况需要酌情考虑。像是皮定均将军,原本应该被授予少将,但因为他当年在中原突围中立下大功,所以被提拔为中将。

还有韩先楚将军,因为解放海南岛有功,所以从中将晋升为上将……

不过这些人大多都只是晋升了一级,但有个人却非常特殊,他直接从大校连升两级,成为了开国中将。

那么他究竟有何贡献,能得到如此迅速的提拔?

艰苦的从军路

这人就是苏静将军。他出生在福建漳州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中。为了补贴家用,他从小便开始跟着父亲远渡重洋,到东南亚国家去打工。

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,苏静靠着聪明的头脑帮助父亲经商,挣了不少钱。

也正是这时,一家人发现了他的学习天赋。于是等回国后,父母便将他送到学堂读书。

彼时革命的浪潮已经开始在学生和工人群体之间涌动。

苏静在读书期间,也与很多我党人士,例如王占春、邓子恢等人结为了朋友,并在他们的影响下开始接触革命。

此后,他便多次积极组织革命活动,成为了漳州学生运动的领头人。大革命失败后,苏静成为了国民党的头号抓捕人物。

虽然身处险境,但他始终没有动摇革命意志,一直与敌人进行着坚决的斗争。

1932年,毛主席带着红军队伍来到漳州,他不顾父母的阻挠,毅然跟着队伍踏上了艰苦的征途。

由于他读过书,有文化,很快便引起了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罗荣桓的注意。没多久,他便被调到团侦察科担任参谋。

苏将军有一个特长,那就是不管再陌生的领域,他一学就会。

因此,在一段时间的钻研后,他很快便掌握了侦察的技能。

长征开始后,他便担负起了侦察前路,为全军制定行军路线的计划。

可以说,长征期间的每一段路途,他都相当于走了三遍。全军行军时,他作为开路先锋,在前面侦察敌情。

等大部队休整时,他便趁着晚上带着侦察员继续向前探查,制定第二天的行军路线。

等确定好方向后,他再原路返回,并亲手绘制出具体的路线,再下发到各个部队。

等天亮后,他再跟着大部队重新走一遍。

这一来一回,他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。

但也正是有他不辞辛劳的付出,我军才能走过毛儿盖,穿过草地,顺利完成这两万五千里的路程。

聂荣臻元帅晚年时曾多次提起过,红军能走过没有方向的草地,苏静同志在前面开路是有功的。

抗战爆发后,苏静所在的红一军团被改编为八路军115师。按照当时的规定,将士们的官职基本都要下调一两级。

但苏静却因为能力特殊,被直接提升为了侦察科科长。

令人感叹的工作能力

之后,他随部参加了平型关、陆房突围等重大军事行动,对山东根据地的创建作出了突出贡献。

期间,他出色的侦察能力也几次让国民党刮目相看。

1938年,日军进攻晋西南,国军将领卫立煌秘密带领一支小部队,到大宁执行战斗任务。

结果,不知为何,他的行踪被日军获取了。在他毫无察觉的情况下,敌人已经悄悄跟在了他的身后,准备将他一网打尽。

没想到,关键时刻,苏静侦察到了这一情报。他不顾生命危险,骑着马一口气追了五公里,才赶上卫立煌。

结果,还没等他们转移,日军便突然发起进攻,情况十分紧急。紧要关头,苏静派出一个连断后,拼死护送友军突围了出去。

而那个连则在白儿岭拼命死守了一天,英勇击退了八百日军的多次进攻。

事后,卫立煌才调查清楚,原来二战区的国民党总司令部的无线电密码被破译,而国军侦察部门却对此毫无知觉,但苏静却侦察到了。

这件事也扭转了我军在卫立煌心中的“无知”形象,这也成为了他后来站到我党身边的重要因素之一。

到了抗战后期,国民党抗日情绪又变得消极起来,他们又开始将矛头转向我军,变着法地想从我军这里套取情报。

有一次,国民党派了一个高参来115师,表面上是来进行交流,实际上则是为了偷取情报。

苏静敏锐地发现了对方的目的,当即将计就计。他趁着宴请对方时,假借喝醉的名义,“无意间”向对方透露了一些八路军的“情报”。

到了晚上,这名高参果然偷偷拿出了电报机,将“情报”发送给上级。

苏静便躲在被子中,偷偷将对方的电码记录在了本子上。

他再按照自己故意透露的“情报”,对比国民党的电码,轻而易举便掌握了对方的电报密码。

此后,不管对方再搞什么小动作,都能被苏静第一时间侦察到,再报告给总部。

此举也为挽救数万将士的性命作出了巨大贡献。

卓越的功绩

日军投降后没多久,他便跟随罗荣桓元帅奔赴了东北战场,并担任情报处处长,为即将到来的内战做准备。

当时由于我军没有群众基础,也不熟悉地形,所以在战斗前期,我军在敌人手上吃了不少亏。不仅连失数城,队伍还一度被赶到了松花江以北。

面对这种困境,东野急切地想要打几场胜仗鼓足士气。但以当时艰难的情况,领导们只好将全部的希望寄托在苏静身上。

所幸,苏将军不负使命,迅速组织起了一个100多人的情报队伍,严密有素地向各个方向搜寻敌情。

终于,一段时间后,他们发现敌89师有两个团脱离了主力,正在秀水河子附近徘徊。

东野收到消息后兴奋不已,当即调集了七个团的兵力,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敌人包围,并将其全歼,拿下了我军到东北以来的第一个歼灭战。

不久,在苏静的又一情报下,我军神不知鬼不觉地摸到了陈明仁的“劲师”87师身后。

趁着敌人没有察觉时,我军以迂回运动的方式,插敌纵深,将其分割围歼,一举消灭了敌4400人。

战斗结束后,东野总部发电通报表扬苏将军,说他一个人能抵十万兵力。

可以说,我军能在东北战场上反败为胜,运筹帷幄,离不开苏将军在背后的默默付出。

东北解放后,苏静又随部南下,参加了平津战役。

在与傅作义谈判期间,他以身犯险,是唯一一个秘密进入北平的解放军代表,可见中央对他的信任。

建国之后,他便被任命为了总参谋部军务部部长,投身到了军队编制以及兵员、武器规划的工作中。

1955年授衔时,与他同等级别的干部都被授予了上校或大校。工作人员一开始给他定的也是大校。

但中央考虑到,他以出色的侦察能力,为部队一次次作出的贡献,不亚于上战带兵的将领们所立下的战功。

经过慎重考虑后,领导们一致同意破格授予他中将军衔。

在此后的日子里,苏将军也一直不负所托,尽忠职守地完成着党交给他的每一份工作,从未有一丝懈怠。



上一篇:一盆臭肉,为何能“熏”倒多名官员?
下一篇:没有了

Powered by 新城注册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